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(记者 崔永焘 报道)3月27日,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《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。《条例》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。作为全国首部省级清洁能源产业综合性法规,《条例》的出台标志着我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。
《条例》以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,明确清洁能源产业涵盖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水力发电、智能电网及绿氢等新兴领域。确立“生态优先、统筹发展、创新驱动、民生共享”四大原则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构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格局。
规划引领体系
全省建立省级清洁能源资源调查制度,构建省、市、县三级规划体系。要求规划编制必须与国土空间、生态保护等规划相衔接,实施动态评估调整机制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落地性。
开发利用机制
基地化建设:重点推进沙漠、戈壁、荒漠风光电基地及光伏治沙项目,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,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入股开发模式。
绿氢产业突破:明确绿氢核心技术攻关方向,推动储运多元化和交通、冶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。
新型电力系统:统筹布局抽水蓄能、电化学储能等多元储能项目,构建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系统。
绿电替代工程:建立终端用能高比例绿电替代机制,支持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提升绿电消纳水平。
并网消纳保障
《条例》要求,电网企业须无条件接入符合标准的清洁能源电力,建立跨省跨区调峰互济机制。
完善电力市场交易体系,推动绿电、绿证交易,创新价格引导机制,提升消纳能力。
产业创新路径
技术攻关:将清洁能源技术纳入省级重点支持范围,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
产业链升级:打造“风光储氢”一体化产业集群,发展绿色算力产业,创建零碳产业园区。
循环经济:构建退役设备回收利用体系,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
政策保障措施
财政支持:设立专项资金,重点扶持示范项目。
金融创新:发展绿色信贷、绿色保险,支持企业上市融资。
要素保障:建立用地用林用草协调机制,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需求,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建设光伏项目。
人才战略:加强高校学科建设,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。
完善监督管理机制
全省实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,建立覆盖规划实施、项目建设、生态保护的全链条监管体系,确保产业发展始终在法治轨道运行。
《条例》的实施将为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,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,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和"双碳"目标实现贡献青海方案。我省将加快配套政策制定,强化宣传贯彻,推动法规落地见效,奋力谱写新时代清洁能源发展新篇章。